本报讯(记者 肖凯 通讯员 武天之 龚雨西)54岁的田阿姨(化名)怎么也想不到,折磨了她整整十年的透析时低血压问题,竟然是因为脖子上几个“小黄豆”(甲状旁腺)在捣乱。
田阿姨是位慢性肾衰竭患者,靠每周三次的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从10年前开始,她每次透析时血压就像“坐过山车”,最低时连正常人的一半都不到。
虽然长期吃着升压药,还时不时要打升压针,但她的血压就像漏气的气球,怎么也撑不起来。头晕、眼前发黑的症状越来越频繁,严重影响了田阿姨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信心。
今年4月,田阿姨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肾病内科就诊,该科主任梁伟教授团队经全面评估,发现其患有严重的肾性骨病。这是很多长期透析患者都会出现的并发症——因为肾脏排毒功能丧失,身体里的钙、磷元素乱套,导致脖子上的甲状旁腺“暴走”,疯狂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检查显示,田阿姨的甲状旁腺激素数值飙到1726pg/mL,是正常人的20倍。
“异常升高的甲状旁腺激素,会干扰血管调节功能。脖子上这4个米粒大的腺体,就是田阿姨血压失控的元凶。”
对于田阿姨这种药物无效的顽固性低血压,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过度活跃的甲状旁腺,是最佳治疗选择。梁伟提醒,长期透析患者如出现骨头痛得像“被蚂蚁咬”、皮肤痒得睡不着、血压忽高忽低像“荡秋千”这几种情况,一定要及时检查甲状旁腺功能。他建议,慢性肾病患者每3个月要查一次血钙、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尽早发现,尽早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