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健康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秘英年早逝:原因剖析与预防之道

  5月3日上午,在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举办的第八期生死学论坛上,笔者应邀作了《是什么原因导致英年早逝》的专题发言。

  谈到英年早逝,早在2000年前后,我就关注了这个问题,当时,35岁的健身操教练马华的去世,就让我感到了震惊。

  一、哪些原因导致英年早逝?

  2024年我写过一篇科普文章《高知高薪为何不高寿》,北京中关村38万科技工作者和17万IT从业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53.34岁,比10年前缩短了5.18岁,比中国的平均寿命缩短了18.1岁,比全球的寿命缩短了9岁。

  我们分析了一下这些案例的死亡原因,可以分为六大类:

  1.意外事故;2.精神疾病;3.刑事案件;4.突发疾病;5. 肿瘤;6.其他疾病。

  二、不良的生活方式是罪魁祸首

  除了疾病和意外情况外,多数是因为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如熬夜、疲劳和情绪控制等。世卫组织认为,约60%的疾病是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有助于减少疾病发生的。

  此外,还有食物的安全、环境的污染和心理的健康等多种原因。

  三、这些意外能否避免?

  另一方面,有一些意外和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如儿童的坠楼是与没有做好防护和照护不够引起的;开车涉水发生溺水死亡时与安全意识不够,选择路线错误所致;而登山活动中出现人员死亡的情况,除了登山本身就自带一定的风险性之外,与登山者准备工作不充分也有着密切关联。至于刑事案件和精神疾病引发的死亡,只要及时化解矛盾冲突和早期治疗,许多悲剧是可以避免的……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做好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重视身体的求助信号,是可以减少这些意外发生的。

  四、面对意外,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有一件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就是死亡,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例外;同时,还有一件事是无法确定的,就是我们会在何时告别这个世界。既然存在这样一件确定无疑的事,以及另一件捉摸不透的事,那我们为何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去直面那必然会降临的死亡,并且竭尽全力为那充满变数的“死亡时刻” 做好充分准备呢?而这,恰恰就是我们常说的生命教育,也可称之为死亡教育。

  当我们能够坦然地去接纳死亡,把它视作生命历程中不可回避的一环时,内心对死亡的恐惧才会渐渐减轻,我们也才得以有条不紊地为死亡这件事筹备妥当。唯有如此,我们的生命质量才有望得到切实的提升,让我们在有限的时光里,活得更加从容、更有意义。    (纪光伟)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报道
   第03版:江城科普
   第04版:科创江城
   第05版:健康生活
   第06版:环球扫描
   第07版:特别关注
   第08版:特别报道
敲响青年肿瘤防治警钟
警惕 刷短视频竟刷“魔怔”了
脖子上“小黄豆”捣乱 长期透析患者受苦
“华法林”使用者 药物联用需谨慎
探秘英年早逝:原因剖析与预防之道
经常熬夜可诱发糖尿病
武汉科技报健康生活05探秘英年早逝:原因剖析与预防之道 2025-05-12 2 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