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1月2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三大攻坚战凝聚江城“智慧之光”

徐卫林教授(左二)和团队成员研讨国旗研制相关技术
“奋斗者”号胜利返航
研究员对铷原子钟进行测试

  1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中国科学报社等单位组织的两院院士评选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记者梳理发现其中有三大科技进展均有武汉助力。

  北斗系统里的武汉智慧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2020年6月23日全面落成。

  77岁的武汉大学刘经南院士是先后服务三代北斗系统的“布星者”之一。他带领团队攻克北斗卫星系统多个关键技术:为北斗二号贡献地基增强系统和高精度卫星定轨;建立了亚太地区首个北斗高精度国际分析中心;实现了我国北斗异构星座高精度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等等。

  星载原子钟是导航卫星的心脏,导航卫星没有原子钟就没有实时动态的高精度服务能力。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使用的星载铷原子钟产品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梅刚华经过20多年潜心攻关研发的。

  助“嫦五”在月球展旗挖土

  2020年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任务。

  2020年12月3日,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面展开了它所携带的一面五星红旗。这面特殊的五星红旗正是出自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教授团队之手,耗时8年研制完成。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上采集到月壤样本并带回地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行星科学研究所教授肖龙是嫦娥五号钻取子系统飞控专家组成员,其团队为“嫦娥”系列任务钻研近十年,提供了近100吨的模拟月壤。

  武汉人带头潜入万米海底

  2020年11月28日,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载誉归来!而“奋斗者”号总设计师、万米海试总指挥叶聪是武汉黄陂人。他接受采访时说:“这次任务对我的冲击挺大的,以前去过深海平原、海山、热液、冷泉,这是第一次去深渊这种构造,万米海底妙不可言。”

  本报记者 郑莉莉 张宇驰

  通讯员 杨婷婷 徐燕 丘剑山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江城科普
   第03版:创富·田园
   第04版:健康生活
   第05版:环球扫描
   第06版:探秘新知
   第07版:科普旅游
   第08版:特别报道
武汉开创卫星批量生产新时代
严控牌子 精简“帽子”
市科协督查武汉科技馆疫情防控
天通一号03星成功发射
三大攻坚战凝聚江城“智慧之光”
湖北首批“科技副总”交出满意答卷
报头
武汉科技报一版要闻01三大攻坚战凝聚江城“智慧之光” 2021-01-25 2 2021年01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