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郑莉莉 通讯员 丘剑山)日前,省科技厅正式公布枣阳市、黄州区、东宝区、咸安区、天门市、夷陵区、云梦县、石首市、汉川市、房县、江陵县、丹江口市、保康县为第二批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单位。至此,全省共有在建国家创新型县(市)3家、省级创新型县(市、区)27家,形成了国家和省级同创、在建在育共存,示范先行、梯次培育、有序推进的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格局。
一是政策引领,高位推进。编制《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工作指引》,明确了六个方面重点任务,规范了申报条件和创建流程,加强了对创新型县(市、区)建设的引导,积极鼓励县(市、区)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二是系统谋划,整体布局。组织实施“市县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重点加强大冶市、宜都市、仙桃市等10个县(市、区)创建指导工作,将枝江市、赤壁市、谷城县等6个创新驱动发展标杆县市列为国家创新型县(市)重点培育对象,有效形成国家级在建3家、在育6家,省级在建27家、在育17家的良好格局。
三是重点指导,优先支持。组织科技创新服务枝江行、大冶行、仙桃行活动,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在创新型县(市、区)落地,共签订合作协议37个,对接成果31项,引入科技金融57000多万元。坚持政策倾斜,优先在创新型县(市、区)布局科技创新资源,2020年就支持创新型县(市、区)建设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乡村振兴科创基地17家、产业技术研究院7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69家、星创天地1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