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4年起,武汉市承担起对口援助山南地区(2016年改市)乃东县(2016年改区)的政治任务。2017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由武汉市对口支援23年的乃东成为西藏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的五个县(区)之一。
快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走进这美丽藏区,接受不一样的文化洗礼!
山南是西藏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传说当中神猴同罗刹女结合而诞出藏民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大约在四、五万年以前,雅砻一带就有藏族先民繁衍生息。
乃东区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冈底斯山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是山南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藏语中意思是“象鼻山尖前”。
西史上第一座佛堂
昌珠寺又名为“昌珠卓玛拉康”,为西藏著名寺院,位于山南雅砻河东岸的贡布日山南麓,距乃东县以南2公里。寺庙建于吐蕃松赞干布时代,据说文成公主曾在该寺驻足修行。帕竹政权时期,昌珠寺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扩建。昌珠寺在其晚期归属格鲁派。寺院的镇寺之宝为珍珠唐卡,所画的是坚期木尼额松像,是一件世界罕见的珍宝。由于传说莲花生大师和米拉日巴等著名的佛教高僧都曾在昌珠寺附近修行过,其修行地遗址仍存,所以昌珠寺一带仍为许多佛教信徒的朝拜圣地。
昌珠寺汉语译意为“鹞龙寺”,相传这里过去是一片湖泊,里面藏有毒龙,龙头像蛇,五冠,非常凶恶。松赞干布想在此竭水筑城,但因有恶龙,无法填湖,于是信请两位法师引鹏斗龙,龙败,湖枯,于是埋以宝物,奠基建寺,便有了昌珠之称。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常来昌珠寺住,文成公主亲手栽下许多柳树,已繁衍西藏各地,统称“唐柳”,他们用过的灶和陶盆还保留在寺里,古色古香,已成为珍贵的文物。
西史上第一座宫殿
雍布拉康位于距泽当12公里的扎西次仁山上,海拔3700米。整个建筑雏形似碉堡,高耸于山顶。“雍布”的藏语意为“母鹿”,“拉”意为“后腿”,“康”意为“宫殿”,雍布拉康意为母鹿后腿上的宫殿。
雍布拉康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宫殿内的壁画上生动地描绘了西藏的第一位国王,第一座建筑,第一块耕地的历史故事。
雍布拉康分为两部分,前部是一幢多层建筑,后部是一座方形高层碉堡望楼,与前部相连。公元5世纪,藏王托托念赞时期,传说一本佛经从天而降,正好跌在雍布拉康宫顶,当时无人能识。有圣人断言,到了公元7-8世纪就有人能解读此书。所以这本书被很好地保留在雍布拉康。
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迁都拉萨,雍布拉康也逐渐演变成了一座佛殿。第一层是古代藏王殿,中间是一尊佛像,佛像的左边是藏王聂赤赞普,右边是藏王松赞干布。沿左墙排列依次是:松赞干布的得力大臣桑布扎、藏王赤松德赞、藏王托托念赞。沿右墙排列的是藏王赤热巴巾、乌宋、松赞干布的另一大臣嘎·东赞。
上楼是一座非常漂亮、精致的经堂,主供佛是观音和释迦牟尼。观音像是雍布拉康的古老之物,据说与布达拉宫帕巴拉康的主供观音是同时代的。四周墙上绘着精美的壁画,讲述着西藏的早期历史。
绚烂的地方习俗
多颇章卓舞是藏族古老的民间艺术品种之一,其流传广泛,历史十分悠久。它的发展与当地民间的世俗化生活密切相关,在民间节日娱乐活动里,这种舞蹈经久不衰,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卓”舞动作豪放大方,是群体表演技巧高超的舞蹈。“卓”舞的跳法首先是将一种长柄扁鼓系于腰间,舞者身穿彩衣,并用两根弯曲的鼓槌击鼓,唱一段,跳一段又进又退,步伐整齐有力。与此同时,舞者边舞边扭动脖子,演员们甩动长辫子击之于地,在每一组卓舞队里共有两个“阿热”和两名“卓本”,鼓手约十至十四名。阿热手拿竹棒,指挥起歌报节目,其间互相逗笑,以博得民众的喝彩。
扎西雪巴藏戏起源于乃东区扎西曲登村。久负盛名的扎西雪巴藏戏是西藏白面具藏戏的杰出代表。在五世达赖时期,雅垄扎西雪巴每年必须前往拉萨参加"哲蚌雪顿"的藏戏演出。多年以来,扎西雪巴藏戏就成为每年拉萨雪顿节的首演节目。扎西雪巴藏戏不开唱,别的节目就不能演。在旧西藏,在寺院的宗教活动、达官贵族的庆典及新年节庆等活动场合,扎西雪巴藏戏是不可或缺的程序。在人们看来,扎西雪巴藏戏不仅是表演,而且是吉祥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