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024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记武汉市第一医院骨科牵头主任冯晶
~~~——记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鹏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响当当的“脊柱卫士”

——记武汉市第一医院骨科牵头主任冯晶

  “作为脊柱外科大夫,希望通过我们的科普和治疗,能让大家挺起腰杆。”——这是武汉市第一医院骨科牵头主任冯晶的人生信念。从医二十余载,他始终坚持医—教—研齐头并进,率领团队在脊柱外科领域勤耕不辍,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科研成就与良好的社会效应。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他。

  “更小创口”意味着更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发病人群日益增多,微创手术的优势愈发凸显。

  长期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及科研工作的冯晶,通过多年的辛勤钻研,掌握国内外脊柱外科专业先进治疗理念及微创技术,对脊柱创伤、退变畸形等伤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省内率先开展骨质疏松骨折外科微创成形术、脊柱疾患的微创外科治疗等,在骨脊柱微创手术领域是响当当的行家里手。

  “脊柱外科就像在刀尖上跳舞,因为集中了大量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所以需要我们格外认真。”谈起自己的专业相关,冯晶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了团队引以为傲的“镜下融合技术”。

  传统脊柱融合手术难免有手术切口大、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卧床时间长的问题。如何将传统的脊柱开放手术微创化,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呢?冯晶在实践中反复探索,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于2018年8月开展了武汉市第一例脊柱内镜下融合手术——将脊柱内镜技术与脊柱融合手术完美结合在一起。

  “我们用内镜摄像头当做眼睛,让它带着医生去检查患者患处,并可以通过技术放大手术部位。”冯晶介绍说,团队在小切口内镜技术下处理各种压迫(椎间盘突出、脊柱术后翻修),并进行椎间融合,经皮置钉固定,同时达到传统脊柱开放减压融合固定的疗效。这样一来,手术对患者腰部解剖结构及稳定性破坏极小,患者身上仅有几处不到1.5cm的切口,术中出血不足50ml。

  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脊柱微创手术不仅能减轻患者痛苦,还大幅缩短恢复时间,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在冯晶的带领下,其团队已经能独立完成包括椎间盘镜、椎间孔镜到显微镜在内的国内外各种主流脊柱微创术式,每年开展各类脊柱微创手术1500余台,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同时获得了发明专利2项。

  “三微”理念温暖患者心

  “冯主任一方面是技术过硬,第二对患者很认真。住院治疗期间,他一天来看我们好几次,仔细询问恢复情况,让人觉得很温暖。”记者采访期间正遇到患者严先生来找冯晶复诊,家住武胜路的他对冯晶的医术赞不绝口。

  武汉市第一医院骨科的同事们都知道,冯晶主任有一个“三微”工作理念,即内镜微创、细微管理、微笑服务。

  “2022年9月的一天,有位年逾九旬的蒋爷爷找到冯主任,说腰腿疼痛的老毛病复发,想入院治疗。”冯晶团队的医生彭婷说,蒋爷爷在近5年里因间断性的腰部及下肢疼痛找冯晶就诊过多次,考虑到患者年龄过大,其家属担心手术风险,一直坚持选择保守治疗。这天,蒋爷爷来就诊时已经夜不能寐,不能平躺,就连基本的影像学检查都无法配合。

  “当时蒋爷爷已经腰4/5急性椎间盘突出,神经根严重受压,必须进行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手术。”冯晶说,为了说动坚持保守治疗的家属,自己多次和患者家属解释和沟通,甚至动员起其他经过同类手术治疗的患者前来进行“经验交流”。同时,他还将内镜微创手术方案制作成幻灯片,把老爷子和家属请到一起,进行现场模拟讲解。功夫不负苦心人,蒋爷爷的家属感动于冯晶“望闻问切”式的诚挚,一致同意进行微创手术治疗。

  在冯晶亲自主刀下,最终用不到1 公分的手术切口为蒋爷爷顺利完成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手术。老爷子疼痛情况迅速得到改善,第二天即可下床行走。

  “镜细入微强筋骨,无微不至暖人心”这既是大家对冯晶的赞誉,更是其与团队在骨脊柱领域勤耕不辍、孜孜以求的真实写照。

  本报记者 张宇驰 通讯员 彭婷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寻访湖北最美科技工作者
   第03版:江城科普
   第04版:2024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
   第05版:2024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
   第06版:创新·创业
   第07版:健康生活
   第08版:科普智慧行
响当当的“脊柱卫士”
忠诚守卫“网络安全”
武汉科技报2024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04响当当的“脊柱卫士” 2024-05-13 2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