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科普走基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2月17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瓷是怎样“炼”成的?

  以1:1的比例高度还原了传统烧制瓷器的窑洞。

  本报讯(记者 丁莹)蛇年新春,我和家人踏入景德镇陶溪川文创区,这里满是新年的热闹与艺术的蓬勃气息,而最让我驻足的,是一场独特的瓷器文化科普盛宴。

  在文创区的核心位置,一座精心打造的瓷器窑洞演示场景雕塑吸引了众多目光。这座雕塑以1:1的比例高度还原了传统烧制瓷器的窑洞。专业讲解员站在窑洞雕塑旁,介绍了窑洞的整体结构,这座看似简单的建筑实则蕴含着古人的智慧。

  从窑门进入,依次是火膛、窑室和烟囱,每个部分都在烧制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火膛是燃烧燃料的地方,为烧制提供热量;窑室则是摆放瓷器坯体的空间,其独特的拱形设计有利于热量均匀分布;烟囱则负责排出燃烧产生的废气,还调节窑内的气压和温度。

  接着,讲解员开始讲述烧制过程。在低温阶段,大约在400 - 600℃,这个时期就像是给坯体“烘干”,主要任务是排除坯体中的残余水分。随着温度逐渐攀升至1000℃左右,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瓷土中的矿物质如同被施了魔法,开始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就拿高岭土中的高岭石来说,它会分解并形成莫来石晶相,这可是赋予瓷器硬度和洁白度的关键,让瓷器有了“坚硬的身躯”和“洁白的肌肤”。而当温度达到1200 - 1400℃的高温烧结阶段,瓷器就像经历了一场“蜕变”,逐渐致密化,原本附着在表面的釉料也开始熔融,最终形成光滑、亮丽的釉面,让瓷器焕发出迷人的光泽。“原来烧瓷器要这么多讲究,太神奇啦!”现场小朋友们发出惊叹。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科普走基层
   第03版:武汉科技创新大会
   第04版:武汉科技创新大会
   第05版:健康生活
   第06版:环球扫描
   第07版:缅怀黄旭华院士
   第08版:科普智慧行
AI撞上非遗 新春新气象
翠青蛇食性单一
“人工智能”助阵闹新春
瓷是怎样“炼”成的?
石榴地里春管忙
武汉科技报科普走基层02瓷是怎样“炼”成的? 2025-02-17 2 2025年02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