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映琦 通讯员 陈长丽 张晶晶) 近日,面对自媒体谣言,黄山景区通过国官方微信“中国黄山”正式辟谣:网传“迎客松是塑料树”“迎客松是假树”均为不实信息。那么,哪些原因可能导致古树生病、死亡?如何保护古树?对此,武汉科技报记者采访相关专家。
对于黄山景区的标志性景观迎客松,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副教授许晓岗认为只要认真留意迎客松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下的样貌及生长形态,“松树是假的”的谣言很容易不攻自破。
生长在黄山青狮石之上的迎客松,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判断树木是不是古树,主要依据是树龄。”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史红文表示,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可成为古树,“古树树龄的判定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当树木生长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同一种树在不同生长环境下生长势差异很大。”
据悉,古树可按三类标准细分:树龄500年以上的为一级古树,300-499年的为二级古树,100-299年的为三级古树。“树木年龄可通过文献追踪、碳14、年轮鉴定或年轮与直径回归估测等方法测得。”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工程师韩艳妮表示, 古树是活的文物,黄山的迎客松因其形、其位置而受到游客喜爱,同时也赋予了其特殊的意义。目前,各地林业和园林主管部门每年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古树名木和后备资源的调查、建档、安全评估、确定养护措施、复壮措施,定期巡查等,“把预防工作做在前面。”
“古树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病虫害和人为活动干预等因素是影响其健康的关键原因。”史红文告诉记者,以病虫害为例,白蚁、天牛等是武汉危害古树存活最常见的害虫,“古树是珍贵的植物资源,要想管理好古树资源,预防与保护要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