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寻访湖北最美科技工作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记湖北省地理国情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何丽华
~~~——记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光物理应用基础实验室主任车驰骋
2024年02月19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小画面”支撑国土空间管理

——记湖北省地理国情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何丽华

  她负责编写的《关于北斗芯片研制及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发展相关情况的报告》等得到省领导重要批示,参与编写的《湖北打造空天科技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现状与对策研究》对推进湖北在这一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强指导意义。

  她,三十余年如一日苦心钻研专业技术,潜心行业一线,从高从严工作标准;她,紧跟行业发展步伐,积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她就是湖北省地理国情监测中心副主任何丽华。

  绘制地图 就像呼吸一样

  对于普通人而言,地图可能就是一张纸,但对于何丽华而言,地图几乎是她的整个世界。

  从1988年开始从事地图编制工作开始,35年来她经历了传统的手工制图、计算机辅助制图、数字化测绘、信息化测绘到当前智能化测绘的各个阶段。

  “地图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说品种五花八门,如按表达内容来区分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只要和她谈及地图,何丽华就能侃上半天,从地图的类别到地图成图的方式,直至编制成图的各个步骤和细节,她都能详细地进行讲解。

  “我觉得地图不仅仅是一张图,一个工具,它是数学和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地图不是提笔就能画的,每一张图都包含着无数人的心血。”何丽华以编绘《湖北省地图》为例,向记者讲解,绘制地图首先要弄清楚这幅图的制作目的、数据来源、最终展示需求等,再进行地图的设计从而确定地图的表达内容、综合原则等,然后才是地图制作,其中每个细节都需要反复考量和确认,这样才能避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近年来,她负责多项基础测绘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部省级项目建设,编制完成大量工作方案、研究报告、实施计划等,系统谋划相关工作的开展。她主持和参与制定各类标准20余项、专利软著10余项,先后获中国测绘科技进步奖3次、中国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1次、省测绘科技进步奖10余次,发表公开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

  科技赋能 测绘迎来蝶变

  “我们这一行,如果不注重学习提升的话,很快就会变成外行。”她说,科技发展的巨变,从纸质地图到数字地图再到地理信息系统,给地图制图带来了全新变革。

  30年前,测绘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球地表,而现在已扩展到月球和其他星球,扩展到地下、水下和室内。何丽华回忆,原来绘地图用小笔尖绘短线、用直线笔画直线、用曲线笔画弧线、用双曲线笔画双弧线如双线路……不经过长时间练习根本无法达到上图作业的要求。

  “那些年,干测绘工作,许多人顾不上妻儿老小,常年野外、日晒雨淋、风餐露宿、长期伏案手工制作,很艰苦。有人甚至会开玩笑‘有女不嫁测绘郎’。”何丽华说,但现在随着空间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测绘各专门学科如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等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集成,为空间信息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提高了测绘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当前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与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智能生活等各数字领域高度融合,已成为数字经济领域最抢眼的核心行业之一。

  担当奉献 努力成就大我

  何丽华常说,她和团队的职责是,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调查监测工作精度和效率,及时掌握自然资源变化情况,实现对“山水林田湖草”自然地理格局和自然资源状况的全面了解和掌握,有效服务自然资源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的需要,为国土空间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大数据支撑。

  展望未来,何丽华表示要进一步找准工作切入点,探索谋划工作思路和措施,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要以“甘坐冷板凳”的专注与执着,敢闯科技“无人区”,在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深空、深海、深地等领域辛勤耕耘。何丽华常说,地图是用小画面呈现大世界,做这一行就要以小我成就大我,以大我诠释自我,才能不断拓展地图的边界,不断拓展人生的宽度和深度。

  本报记者 张宇驰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科普走基层
   第03版:科普走基层
   第04版:寻访湖北最美科技工作者
   第05版:寻访湖北最美科技工作者
   第06版:健康生活
   第07版:环球扫描
   第08版:探秘新知
用“小画面”支撑国土空间管理
“十年磨一剑” 铸成耀眼名片
武汉科技报寻访湖北最美科技工作者05用“小画面”支撑国土空间管理 2024-02-19 2 2024年02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