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武汉江夏工作室”启用~~~
市科协院士新春走访慰问活动中,李德仁表示——~~~
~~~
武汉高校团队耗时6年研制出高效去除水中微塑料的新材料~~~
~~~
~~~
2025年02月17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武汉江夏工作室”启用

打造淡水渔业创新高地

  嘉宾参观江夏淡水渔业科普馆。

  嘉宾参观。

  活动现场。

  本报讯(记者 丁莹 摄影 肖凯 通讯员 吴宇明 胡子君)2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科研团队与江夏区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武汉江夏工作室”,在淡水渔业科普馆(鲁湖养殖场)正式启用,这是构建社会化科普格局的又一成功实践。这一平台的建立,对江夏区淡水渔业发展创新升级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在活动开展前,与会领导嘉宾参观了江夏淡水渔业科普馆,对江夏区“三山三水三分田”的生态格局及水产养殖技术创新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在智能化循环水养殖模型展示区,院士驻足查看“江夏鳜”等特色品种培育情况。“江夏不仅有丰富的湖泊资源,还在渔业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桂建芳院士表示。

  江夏区委书记张斐在致辞中介绍了江夏区的发展成果:2024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突破10万吨,预制菜产业基地跻身全国百强。依托院士团队科研势能,江夏正加速构建“331X”现代渔业体系,力争三年实现产值倍增目标。张斐表示:“从‘梁子湖大河蟹’地理标志认证到‘黄优1号’良种推广,我们将以科技赋能打造‘中国淡水水产预制菜之都’。”

  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定君指出,此次合作既是江夏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工作的又一次具体举措,也是我市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的一个生动案例。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自2021年4月成立以来,已举办近300场科普活动,成为武汉科普领域的知名品牌。市科协目前已成立9家院士科普工作室,带动8万科普志愿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院士科普武汉模式”。李定君强调,该工作室的成立,将进一步搭建政、产、学、研融合的平台,推动科普产业发展,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作为我国鱼类遗传育种学科的领军人物,桂建芳院士表示,江夏区作为“百湖之城”,淡水资源得天独厚,加上区委、区政府对渔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与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期的合作基础,为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目前,团队正在加快推进中科6号等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并依托江夏示范基地,打造科研成果转化的样板。同时,还将深化与华中农业大学在武昌鱼、草鱼等品种上的联合研究。桂建芳院士介绍,工作室将构建“科普—科研—产业”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还将肩负起传承渔业文化、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社会责任。他期望通过这一平台汇聚各方力量,把江夏打造成全国淡水渔业的创新高地和科普示范区域。

  现场,桂建芳院士与江夏区副区长张立锋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随后,桂建芳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缪炜,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定君,江夏区区委书记张斐,市园林和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肖国华,江夏区政府副区长张立锋共同为工作室揭牌。活动由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若光主持。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科普走基层
   第03版:武汉科技创新大会
   第04版:武汉科技创新大会
   第05版:健康生活
   第06版:环球扫描
   第07版:缅怀黄旭华院士
   第08版:科普智慧行
打造淡水渔业创新高地
为武汉“科创”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路走来的浓浓“科普情”
用生物质材料组成“神奇海绵”
“藕”遇湖北 探寻荆楚大地的莲藕瑰宝
报头
武汉科技报一版要闻01打造淡水渔业创新高地 2025-02-17 2 2025年02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