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环球扫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10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成果:验证月球岩浆洋模型

  近日,由国家航天局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离子探针中心牵头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发布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最新研究成果。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研究显示,月球背面和正面样品中玄武岩的成分相似,本次研究样品中玄武岩的主体形成年龄为28.23亿年,源区特征验证了月球岩浆洋模型,且表明形成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撞击作用可能对月球早期月幔进行了改造。该成果为人类研究月球起源与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关于月球起源与演化,前期科学家基于对月球正面样品研究,建立了月球岩浆洋模型。该模型提出,月球形成初期发生了全球性熔融,形成了大范围的岩浆洋。随着岩浆洋冷却结晶,密度较低的矿物上浮形成月壳,密度较高的矿物下沉形成月幔,残余熔体富集不相容元素,形成月壳和月幔间的克里普物质层。

  本次研究中,联合团队通过分析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发现月球背面也存在克里普物质层,且月球背面和正面样品中玄武岩的成分相似,表明月球形成初期应存在全月尺度的岩浆洋。此外,研究还发现月球背面和正面样品玄武岩中铅同位素的演化路径不同,表明月球的不同区域在岩浆洋结晶后演化过程存在差异。月球表面盆地尺度的撞击事件,尤其是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撞击,可能改造了月幔的物理化学性质。

  该研究成果是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先期研究系列重大成果之一,是国家航天局开展有组织月球样品科学研究的首次实践。(人民网)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特别关注
   第04版:江城科普
   第05版:健康生活
   第06版:环球扫描
   第07版:探秘新知
   第08版:科普智慧行
300家中企亮点纷呈
火星存在古海洋有了最直接地下证据
生物混合机器人能做出“剪刀手”动作
单自旋量子比特网络多路复用
世界首款光子时钟芯片研发成功
退役风机叶片“变身”防沙材料
新成果:验证月球岩浆洋模型
武汉科技报环球扫描06新成果:验证月球岩浆洋模型 2025-03-10 2 2025年03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