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盛甜 通讯员 刘锦锦)6月14日,湖北省科技馆院士成果展厅举办了一场以“乐享健康生活,神奇‘血管微雕’”为主题的“科学家讲故事”活动。由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李子蹊博士主讲,不仅系统地介绍了介入医学的内涵和技术,还通过动画演示与案例讲解,让观众们近距离感受到了这门现代医学技术的魅力。
“内科靠吃药,外科靠开刀,而介入医学则靠‘穿针引线’。”讲座伊始,李子蹊以一个形象的比喻开篇,介绍了介入医学与内科、外科并列为现代三大临床学科的地位。他指出,介入医学的核心特点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直径仅约2至3毫米的导管或穿刺针进行微创治疗。活动现场,观众们近距离观看了导管实物,当听到“导管内径只有1毫米,却能完成血栓抽取、肿瘤消融等复杂操作”时,不少人发出阵阵惊叹。这种直观展示让大家切实感受到,原来如此纤细的器械竟能承载如此高难度的医疗任务。
随后,李子蹊进一步解释道,介入医学主要分为两大类:经血管介入和经皮介入。经血管介入是通过血管穿刺,借助导丝和导管技术进行诊断与治疗;而经皮介入则是通过皮肤穿刺,直接对病灶进行取样或治疗操作。
李子蹊博士举起同轴穿刺针实物,针尖闪烁的金属光泽吸引了所有小朋友的目光。他现场演示CT引导穿刺流程:在体表贴满网格标记,通过激光线定位肿瘤位置,穿刺针上的厘米刻度如同“导航仪”,穿刺针上的厘米刻度则保证了穿刺深度的准确。
“早期的原发性小肿瘤,现在不开刀也有可能根治了”。如果说血管介入技术是介入医学的“开路先锋”,那么经皮介入技术则是其“隐形手术刀”。李子蹊以肝癌消融为例,生动地对比了传统外科切除与微创消融的差异。通过射频、微波等方式,无需开刀即可对3厘米以内的病灶进行消融,为无法或不愿接受外科手术的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创伤小且疗效确切的选择。
活动特别设置互动环节,李子蹊博士拿出真实的造影导管与导丝进行操作演示:“导丝前端的亲水涂层就像润滑剂,能在血管内灵活游走。”他现场展示导丝支撑导管变直的过程,并让小朋友亲手触摸器械,感受 “两毫米导管” 的精细结构。当提到大脑中动脉直径仅3-5毫米,而抽吸导管需在其中完成取栓操作时,观众对介入医学的精密性发出惊叹。
讲座的尾声,观众们意犹未尽,一位家长感慨地说:“原来介入医学能解决这么多疑难病症,微创技术真是患者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