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肖凯 通讯员 周珊)“感谢你们,现在我终于能睡个安神觉了!”“不吵、不闹,再也不用担心她受伤,更不用提防‘被打’了!”接听到医师的回访,电话那头52岁患者赵女士夫妻俩对医务人员连连道谢,称赞不绝。
原来,赵女士深受“做梦”折磨已有六年。开始只是睡着后爱说梦话,偶尔做噩梦,醒后恐惧、愤怒,但是又回忆不起具体梦境。后来她不仅梦话连篇,大喊大叫,甚至拳打脚踢,尤其最近半年每周4天都会频繁如此,一觉醒来,非但自己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枕边人吴先生也难免隔三差五“挨揍”,睡梦中经常被自己的动静惊醒。8月下旬来到武汉脑科医院·长江航运总医院睡眠中心求诊,一切才有了转机。
接诊专家李清副主任医师为她完善了多导睡眠监测等必要检查,排除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间额叶癫痫、梦魇等常规疾病后,赵女士被确诊为快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
人们的睡眠过程分为快动眼期和非快动眼期。李清耐心解释道,大多数梦境出现在快动眼睡眠期,此时双眼球会快速转动,但身体一般不动。赵女士正是因为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随着病程进展导致身体不受控制,在产生被袭击、逃跑或抢劫等不愉快或紧张激烈的梦境时,用肢体行动将击打、跳床、大喊大叫等暴力行为演绎出来,这才导致自身及枕边人受伤。
所幸诊断终得明确,经对症给予精准药物治疗及在家人的精心关照下,赵女士的睡眠情况明显改善,噩梦显著减少,且再未发作手脚乱动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