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力水平多了一个衡量标准——算力,算力平台也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提起算力平台,许多人也许还摸不着头脑,但在武汉,许多科研机构和公司已实实在在尝到了它的甜头。
江城崛起算力平台
沿着武汉市高新大道一路东行,但见路旁高新技术企业一家接着一家,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超算中心就坐落于此,远远望去好似两座巨型“CPU”,建筑内部一排排液冷整机柜运转不停。
“近年兴起的人工智能,其研发与应用需要强大算力的支撑。”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金桥介绍,武汉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基础较好,这也成为湖北省支持武汉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契机。
“为尽快投用,项目施工采用集装箱预制化模式,在工厂把部分设备装入集装箱,到现场再像搭积木一样组装起来,从进场施工到正式运营仅用5个月。”负责计算中心运营的湖北科投光谷科学岛公司副总经理罗庆说。
“随着武汉超算中心的建成,形成AI+HPC的双中心算力系统,既可以利用AI(智算)实现算得快、算得好,又可以利用HPC(超算)算得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说。
算力公共普惠不是梦
作为国内首个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公共普惠是双中心的一大亮点。“像水电气差不多家家户户都用得起,我们双中心同样希望算力可以让广大中小企业、科研院所以较实惠的价格用起来。”罗庆说。
“2022年底,我们团队回国创业,多亏了计算中心解决我们的基础生产资料难题。”嘀嘀科技(武汉)有限公司CEO罗弼文告诉记者,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专业人士创建“AI分身”,没有算力支撑,一步都迈不开。
双中心可谓自带创新吸引力。目前,双中心已与数十家高校和科研院所达成合作,一批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基础研究逐渐起步。
承东启西打造产业生态
“有了计算中心持续的算力支持,我们研究院可以谋划人工智能产业聚合平台的建设,实现人工智能从专用迈向通用,支撑细分领域的智能化应用。”王金桥说,研究院发起的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合体已吸引近70家单位和企业加入,孵化出近60个创新应用。
“做好一个平台可以吸引一批人才、落地一批项目、催生一批成果,让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更多可能。只有基础设施的地基足够牢靠,才能建起数字经济的摩天大厦。”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相春雷说。
2022年2月,我国“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以“双中心”为龙头的武汉算力产业,在中国算力网中已占得要津,承东启西。武汉期待的,不止是更高水准的华中算力平台,更是创新日进不已,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数字化协同发展生态。(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