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江城科普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沉浸式打卡邂逅“武小安” 全民共筑大安全格局
江岸~~~
新洲~~~
~~~
2025年04月07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洲

用泥巴裹着“赤子心”

  柯卫东讲建成世界最大水生蔬菜基因库的背后故事。

  本报讯(记者 李翊轩 摄影 蔡子帏)3月28日上午,在新洲区美涛种植合作社会议室,100余名科技工作者被一场跨越四十年的“泥巴人生”深深打动。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柯卫东以《弘扬科学家精神,做一名合格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为题,通过水生蔬菜资源保护、育种的鲜活故事,将科学家精神具象化为田间地头的坚守与创新。

  柯卫东展示的老照片中,青年科研团队背着包裹在农田、山林、湖区等地跋涉。四十年间,他们的足迹遍及国内所有水生蔬菜产区及东南亚10国,收集保存莲藕、茭白等12类资源3000余份,建成世界最大水生蔬菜基因库。面对水生蔬菜产量低、没有选育品种困境,柯卫东团队开启了一场静悄悄的“种子革命”。“选育一个新品种至少需要6-8年,我们蹲守田间记录每个生长节点。”他展示的育种档案记载着震撼人心的突破:“如今在我省一年中的每一天居民都可以吃上新鲜莲藕,并且可以在7-8月用鲜藕煨汤,填补夏季粉质藕空白。”当大屏幕呈现莲藕产业从“望天收”到年产值百亿的跨越,他感慨:“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就是我们的科研使命。”

  “农业科研的价值不在实验室,而在农民的笑脸上。”柯卫东讲述自己在蔡甸高庙乡住了两年,仅为推广莲藕新品种;展示熊任权从出租车司机到莲藕合作社理事长的蜕变历程。“我们送种苗、教技术,看着贫困户靠莲藕脱贫,比拿任何奖项都高兴。”近十年,他们的成果推广至20余省累计4000万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2000亿元。这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正是“服务人民”的真实写照。

  “科学家精神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像莲藕一样扎根泥土。”柯卫东的寄语回荡在会场。本次活动由武汉市科协主办,新洲区科协、武汉科技报等单位联合承办。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报道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江城科普
   第05版:健康生活
   第06版:环球扫描
   第07版:特别关注
   第08版:科普智慧行
“国安号”专列再出发!
探索猕猴桃的“前世今生”
用泥巴裹着“赤子心”
过量奶茶甜品加速皮肤老化
武汉科技报江城科普04用泥巴裹着“赤子心” 2025-04-07 2 2025年04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