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至16日,中国建筑科技馆为就地过年的光谷居民提供了学习、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活动现场,亲子家庭在非遗活动中寻找中国龙,体验舞龙、剪龙元素窗花、写龙年春联,在浓郁的春节氛围中赓续传统年俗,探寻记忆中的传统年味;也在神话故事中寻找中国龙,聆听龙生九子讲座,拼贴龙图腾纪念卡,运用黏土、相框制作龙造型黏土相框画,深入理解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内涵,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建筑屋脊上的龙走兽、屋檐上的龙纹瓦当、穹顶上的蟠龙藻井……建筑里的龙元素俯仰皆拾。亲子家庭还在建筑中寻找中国龙,通过科普教员的讲解,根据线索卡打卡馆内展厅里的嵩岳寺塔、故宫太和殿、上海中心大厦、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江汉关、武当山金顶铜殿等建筑展品,仔细分辨哪些展品中有龙元素,感受建筑蕴含的装饰美学和深厚底蕴,体会建筑科技的创造力。
在故宫太和殿展品旁,科普教员手指向屋脊上的龙走兽,讲解了其具有的实用、装饰等功能,“太和殿屋脊上的10个走兽中的第一个就是龙。脊兽是指古建筑屋脊上安放的兽件,最初的功能是为了确保脊瓦的连接部位严密封固,防止木结构建筑雨水渗漏;后来发展出装饰美观的功能,也体现建筑物等级的高低,人们希望通过在屋脊上安放龙等吉祥兽来避火祛邪、祈愿消灾吉祥。”
“这些活动很好玩,是我在学校里没有体验过的,让我了解了古人过春节的习俗,也了解了龙文化在建筑中的应用。”来自光谷一小的学生周子薄脸上洋溢着笑容。
家住东湖高新区的吴晓艳女士分享起自己家在中国建筑科技馆迎新春、过大年的欢乐:“很开心,很值得!我们一家三口节在馆里体验了年味满满、趣味十足的活动。孩子在建筑‘寻龙’过程中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更愿意与我们家长沟通交流,也学到了很多建筑知识,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建筑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现代建筑科技令人惊叹的创造力。本报记者 郑莉莉
通讯员 盖伟涛 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