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我与父母一同参观了中国建筑科技馆。一踏入大厅,迎面而来的是浓厚的节日氛围。抬首望去,仿佛置身于繁星点点的夜空之下,四周围绕着采用榫卯结构建造的斗拱,显得庄重而肃穆。
“现在看到的是位于武当山顶的金殿,这是一比一复刻的模型。”志愿者讲解道。“那是在一千多米的高空,怎么去组修建这个建筑呢?”有游客问道。“当时工匠们从北京备好原料走水路运送至武当山脚下,然后由人工背上山顶进行组装。武当山的金殿是用20吨精铜和300公斤黄金融在一起,填到榫卯衔接的缝隙上。铜挥发后留下黄金,把缝隙贴合在一起了。”科普志愿者指着不远处的模型说。游客王大爷不禁感叹“这些中国的历史建筑历经沧桑,承载了深厚的历史积淀。”
在新春佳节之际,许多人热衷于游览祖国壮丽的大好河山,而科普志愿者们则甘愿舍弃个人的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到科普事业中。他们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的付出让人们感受到了科普事业的伟大意义,也让新春佳节更加意义非凡。
本报记者 代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