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环球扫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6月09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开打

  (图片来源:宇树科技)

  挥拳、踢腿、闪避、起身……5月25日晚,《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在浙江杭州拉开帷幕,这是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选手操控了四台宇树G1机器人登上擂台展开格斗比拼。

  机甲格斗首秀九大招式

  这次擂台赛采用积分制,共3回合,每回合2分钟。击中头部、躯干为有效击打,手部动作有效击打计1分,腿部动作有效击打计3分。倒地一次扣5分,被击倒8秒内无法起身则扣10分,本回合结束。三轮结束后,累计得分最高者获胜。

  倒地后能否在8秒内快速起身,是这场格斗赛事中至关重要的一项评判依据,也是对人形机器人软硬件技术的一次抗压试验。本次参加比赛的人形机器人——四台宇树G1可以分为小黑、小粉、小红和小绿,最终,名为“AI策算师”(小黑)的机器人获胜!小黑的机身布满擦痕和撞击痕迹,也足以说明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

  揭秘机器人格斗技术难题

  机器人在格斗中要灵活做出挥拳、踢腿等动作,需要调动多个关节,此外,对机器人的速度要求也很高,如在被打倒时需快速起身,还需要根据场上形势进行灵活调整。

  本次比赛的人形机器人G1,目前已经具备8套基础格斗动作和多个组合动作,包括直拳、勾拳、踢腿等等。操作员主要通过语音控制、遥控控制两种方式实现对机器人的操控,可谓是实时操控,人机协同。比赛前夕,技术人员就已经测试了“语音控制”的人机交互新功能。

  据了解,真人拳击比赛是不能用腿的,但机器人格斗赛中,由于不涉及对身体的伤害,机器人可以用腿。格斗比赛对机器人的灵活性与平衡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赛前训练时“抗击打”“防过热”等极限训练和测试,就是为了让人形机器人在极端条件下依然可以行走并做出复杂的动作。摔倒后,还能模拟人的形态自主站立。

  数次被“KO”,机器人有“皮外伤”

  比赛中,在人类遥控操作之下的机器人也会遇到“意外情况”。比如主动攻击的机器人反而扑空、失去稳定性倒地,被对手“KO”;机器人退后寻找角度,却意外被擂台围绳缠住;两个机器人在缠斗当中意外卡住,最终裁判出手将其分开…….

  “这其实暴露了机器人动态运动控制与实时感知的不足。”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周迪教授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上场的机器人不少都有“皮外伤”。部分G1的金属外壳在训练中遭到了外界的击打和剐蹭,留下了深浅不一的划痕。“G1的运动性能之所以不太受到这些‘皮外伤’的影响,除了是因为内部关节模组、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稳定之外,还与其算法的抗冲击性、多模态感知协同等有关。”周迪表示,格斗中的碰撞和冲击测试能暴露电机、传感器等硬件的薄弱环节,推动抗干扰设计和材料升级。

  “格斗场景能全面检验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运动控制、传感器融合和智能决策能力,例如动态平衡、抗冲击性、多模态感知协同等。”他认为,这些技术指标能够在未来直接关联工业、救援等实际应用的可靠性。

  (湖南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武汉市“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第03版: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
   第04版:科创江城
   第05版:健康生活
   第06版:环球扫描
   第07版:探秘新知
   第08版:科普智慧行
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开打
类太阳恒星宜居带发现“超级地球”
AI“看字断病”识别帕金森患者
新型燃料电池原型装置获验证
国内单体规模最大“茶光互补”电站并网
速度达到拍赫兹光电晶体管问世
10项粮食流通科技创新成果发布
武汉科技报环球扫描06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开打 2025-06-09 2 2025年06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