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安徽亳州蒙城县发生了一起提拉米苏集体中毒事件,导致 200 人出现严重的食物中毒情况。这些中毒者纷纷出现高烧症状,最高体温达到了 40℃,同时还伴有腹泻、呕吐等症状,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不得不入院接受治疗。
5月24 日,蒙城县政府经过详细调查确认,所有受害者均是在同一天购买了当地一家网红流动摊贩售卖的提拉米苏。经过专业检测,在顾客的呕吐物中,沙门氏菌超标120倍,大肠杆菌超标了47倍,正是这些病菌成为了导致此次中毒的元凶。
在这起食品安全事件当中,至少暴露出了三个问题。
其一,摊贩在制作提拉米苏的过程并未选用价格相对昂贵的可生食的灭菌蛋,只是使用了普通鸡蛋,这无疑是造成此次感染的主要原因。
其二,事发当时,气温超过30℃,但摊贩却没有使用冷藏设备来保存原料,使得这些原料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里,这种情况极易造成致病菌大量繁殖。
其三,该摊贩使用夹竹桃花作为提拉米苏的装饰,可大家都知道夹竹桃花是有毒的,将其放置在食物中显然是不合适的做法。除此之外,经检测提拉米苏还存在农药残留超标以及使用过期和劣质原材料等诸多问题。
那么,究竟该如何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呢?
首先,要狠抓基础卫生管理工作。相关部门需要对商家实施有效的管理,通过强化卫生监管力度,以此来切实保证食品安全。
其次,商家自身应当严格遵纪守法,牢牢守住道德底线,从原材料的采购、食品的制作、储存以及销售等多个环节入手,严格把好质量关。
最后,作为消费者,更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尽量选择正规商家售卖的食物,坚决拒绝购买那些可能会危害我们健康的食物。
倘若不小心误食了问题食品,之后出现腹痛、腹泻、呕吐以及发热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要是周围有许多人都出现了类似症状,那么应当及时联系卫生防疫部门,以便其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纪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