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肖凯 通讯员 武天之)“全身像灌了铅,下地走路都没劲!”55岁的透析患者周女士(化名)怎么也没想到,困扰自己长达4个多月的肢体乏力、肌肉酸痛难题,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洪山院区肾病内科入院第二天便得以揭开谜底——原来是异常增生甲状旁腺组织在“作祟”。
自2025年初起,规律透析10年的周女士出现进行性加重的乏力症状:从最初偶发肌肉酸痛,慢慢演变为持续性全身乏力不适、胃口不好。“每天吃饭都没胃口、不想动,感觉走路都困难,但是查遍了电解质、肌酶谱都显示结果正常。”周女士回忆道,这四个月期间,她尝试过药物治疗、理疗按摩、营养支持等多种方法,但症状未见明显缓解。
6月初,周女士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肾病内科就诊。肾病内科主任梁伟教授团队接诊后,敏锐捕捉到检查结果中的两个关键异常值:血钙2.92mmol/L(远超正常上限)、甲状旁腺素766.8pg/mL(超正常值10倍)。结合患者持续乏力的症状,梁伟教授判定,这不是简单的透析并发症,并说服患者接受相关检查来查清病因。
次日,超声影像清晰显示:患者甲状腺双侧叶后方直径1.2cm的低回声结节——正是这长期“潜伏”的异常增生甲状旁腺组织,导致了周女士长达四个月的乏力和肌肉酸痛。从入院到确诊仅用30多个小时,困扰患者四个月的谜团终被破解。
梁伟教授团队立即启动CKD-MBD(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多学科诊疗流程,讨论具体的治疗方案,并为患者安排手术。术后第二天,周女士甲状旁腺激素就显著降低。
术后,周女士仍要面对血钙不稳的挑战。梁伟教授介绍,钙不仅参与骨的形成,也是多种生命过程的调控剂。高钙血症可能导致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心脏骤停;而低钙血症则会引起手足抽搐、麻木感、刺痛、心律失常等。钙的生理波动范围仅有0.4mmol/L,补钙时需要同时考虑生理需要量、丢失量、骨质吸收量、血液透析液损失量。因此医护团队为患者术后补钙量的把握和天数进行了详细的安排,确保患者血钙水平恢复平稳。16日出院时,周女士已重拾生活信心。